小小孩的編織大夢
報導/陳幸伶 諮詢/梁嘉純︱信誼基金會附設實驗幼兒園教師
「帶領學弟妹學會編織」是今年信誼實驗幼兒園大班畢業生中,七位一心想在編織能力上更上層樓的孩子,為自己立下的夢想挑戰目標之一。
帶領大班孩子的梁嘉純老師,為了讓孩子的興趣和能力有所發揮和進展,有機會嘗試完成自己規畫的目標,也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,他先請孩子們分享自己的興趣,從瞭解自己的長處開始,接著,再讓孩子根據現有的基礎能力,設定進階的夢想目標。其中,有幾位熱愛編織的孩子也大膽地提出新挑戰,除了所有編織作品必須更有設計感、有變化與造型,還想自製編織工具書,教會中班的學弟妹。
以下,一起來看看這群平均6歲半的孩子,如何整合過去在幼兒園習得的能力,一步一步調整自己的想法與行動,嘗試完成編織夢想的成長故事。
提供工具書,讓孩子自主學習
老師回想起,當初孩子會開始投入編織活動,其實來自某日有同學戴了一條阿媽編織的漂亮手環來上學,讓孩子興起了「我也想自己編手環」的想法。
大人們可別小看孩子編織手環這個小活動,即使只是編織一個最簡單的平結,手中的三條線,究竟誰該往左或往右、誰在上或下、誰先誰後,或是該如何抽、拉才會平整,都考驗著孩子的專注力、耐心、手眼協調和邏輯能力。
雖然孩子們已在上學期先參考編織工具書,自行摸索、練習,找出線該留多長、學用軟木片和圖釘固定色線,也能將基本繩結打得比較熟練,但進階編織可是多種繩結及多樣造型珠飾的變化組合,難度相對也更高。
創意、美感與邏輯,能力大進擊
孩子們在進階創作時,得要預先思考很多元素,比如;該選多彩的中國繩還是素色麻繩?哪幾種色線、繩結或珠飾搭配起來比較好看?如果想要讓珠飾出現在手環的中心點,該怎麼做?繩結和珠飾該以何種規律交替出現,才會比較漂亮?蜻蜓造型必須對稱,要如何控制?編織小公主吊飾時,如何用不同色線設計裙子和頭髮??
在進階編織挑戰中,不僅完整地展現出孩子的配色和美感能力,也大大提升了孩子的自信、創造力和序列邏輯能力﹙比如:珠串出現的順序遵循著 藍色 → 橘色 → 綠色 模式﹚。
DIY好用的編織工具書
為了鼓勵多產又有創意的孩子們,老師也特別設了展示櫥窗。當中班的學弟妹看到五顏六色的手環,大家都爭著想學。於是,七個孩子又啟動了第二個挑戰計劃——製作《好玩的編織》工具書留給學弟妹參考。但是,編織的手法又多又雜,要做出一本中班學弟妹看得懂的編織工具書,該怎麼開始呢?
不斷嘗試,不怕從錯誤中學習
孩子們討論後,決定每個人先認領自己擅長的編織手法,負責示範。一開始,嘗試用色筆畫出分解動作,但同一種色線在畫面上,根本無從區隔先後順序和上下相疊的關係,於是,孩子們思考後決定改用數位相機拍攝分解動作。但拍攝的照片中也只看見許多色線,還是無法說明操作的動向。這時,有孩子提議不如將操作線段的手一起入鏡,按壓和抽拉色線的步驟和方向,立刻變得清楚許多。
設身處地,從他人的需求切入
大班孩子因為自行摸索學編織,所以特別瞭解其中的困難。為了幫助學弟妹更快上手,孩子們除了精選12種編織類型,還參考手邊的編織書,依操作的難易程度設計成兩本工具書,黃色目錄收錄的是基礎編織,粉紅目錄則是進階編織。他們把完成的工具書留給中班的學弟妹參考,建議他們先從基礎篇開始學,才不會太挫折……詳全文
本文出自2015年12月號《學前教育數位雜誌》
2015年12月號【封面故事】從小培養自學力 爸媽都希望能夠教養出有強烈學習動機、能夠自動自發、能自我反省與修正,即使面對困難或干擾,也會想辦法去克服的孩子。因此,這個月我們將陪伴爸媽一起思考養育孩子時該把握的重點,學習適當的回應和引導方式,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學能力,能優遊在不同領域之間的學習者。
|
No comments have been made. Use this form to start the conversation :)